2024-06-11
最新成果:投资空间配置与基本公共服务区际不均衡发展
原标题:Influence of capital allocation on interregional ine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 Differentiated evidence of investment by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in China
作者:Hehui Yuan, Jinbo Song, Zhuo Feng(冯卓),Rong Nie, Jingxin Gao
发表情况:Regional Studies, 2024: 1-17.
编者按:本文为天津大学复杂管理系统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课题成果之一。本开放课题名称为“海外基础设施项目韧性合约网络研究”,课题承担人为大连理工大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卓副教授。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意义
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进程中,地方财力基础起到了保障性供给作用,其通过提升兜底水平和完善供需匹配程度,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间的均等;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事权和财力不匹配,扩大了地区间财力基础差异,也会导致均等化增促效应失效。虽然市场主体对有限规模的财力基础起到了补充作用,但现阶段仍存在着过度投资、重复建设和投资壁垒问题,进而导致了地方保护和分割状态下的投资空间配置失衡,只有实现投资规模扩大和空间配置均衡的兼顾,才能够发挥政府与市场投资供给对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的有效驱动。在现有研究中,这一机制的理论内涵与作用机理仍然存在盲区,在实践中,政府与市场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还是已经走向互补融合,也缺少经验证据回答。由此提出两个科学问题,一是,投资规模空间配置对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具有怎样的影响作用和驱动机理?二是,在这一影响作用中政府和市场主体是否实现了投资规模空间配置的协同?
二、主要内容
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从财力基础的保障性供给角度出发,阐明了政府和市场投资驱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应,以及投资规模约束下,其对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进而构建了投资规模空间配置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的理论框架,明晰了“区际融合”的影响效应内涵。在实证分析方面,通过相对标杆法测度省市横向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以资本市场分割反向表征投资规模空间配置效果,以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表征政府与市场投资规模,并运用横跨2003—2019年、涵盖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与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政府与市场投资规模空间配置对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的影响效应,并分析政府市场主体在投资规模空间配置方面的差异化作用机理。
三、科学贡献与管理启示
结论表明,打破资本市场分割、优化投资规模空间配置,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的有效机制;但政府投资规模扩大导致了空间配置失衡,从而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发展,而民间投资的空间配置表现为持续优化的积极作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在投资规模空间配置中的异质性作用,是由于二者的地方保护存在性差异和投资竞争表现形式差异所致。研究针对“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能否兼顾空间公平”的理论难题,明晰了政府与市场投资空间配置的差异化作用机理,有助于把握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下,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作用机制的客观规律。管理启示包括两方面,一是,需要依托区域间横向的投资规模配置优化,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的融合作用;二是,需要调整政府和市场不同主体的投资空间配置动力结构,弱化政府投资直接干预动机,强化民间投资的一体化市场建设作用,从而带动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发展。